趋势

闲置资产的活用和SDGs

从10月到12月的两个月间,我们举办了4次关于“有效利用资产 废旧学校旧址”的免费网络研讨会。众所周知,近年来由于城乡合并和少子化造成儿童学生的数量减少的影响。每年都会有500所左右的学校停办。

“学校”本来是一个地区的宝贵财产,同时也是该地区的象征。因为找不到再利用的需求而导致闲置化,这对该地区来说是莫大的损失,在安全和环境方面也是减分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找到废弃校舍的再利用方法是官民合作一起需要解决的项目之一。重点是在“SDGs”纲领的基础上采取行动设立战略方案。作为对人类和未来极其重要的措施,2015年9月在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通过的“SDGs”现在可以说是所有价值创造的基础。

这次通过世界SDGs战略事例,我们探讨一下关于闲置资产活用的话题。

什么是SDGs

2015年9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名为”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Transforming Our World: 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文章。SDGs是“可持续开发的目标”的意思。以”在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leave no one behind”为理念面向2030年,由联合国193个成员国将在峰会上正式通过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文章开头写到”人类、地球、繁荣、和平、合作”这些目标相互关联以这5个关键词讴歌了2030年以后的未来。

◆5个关键词→ https://www.unicef.or.jp/kodomo/sdgs/preamble/

◆17个目标→ https://www.unicef.or.jp/kodomo/sdgs/17goals/

■从闲置资产的角度思考SDGs

1. 地方创生×SDGs 

SDGs的目标是持续发展世界、社会、地域社区,对此日本社会,特别是地方农村、山林地区的人口急剧减少。地区的产业衰退和生活环境的恶化,加速了人口减少,最终导致了地方社区的衰退和村落消失的危机。至今为止地方政府以人口增加为前提制定的居民服务,已经明显行不通了,现在需要确立新的模式来更好的利用有限的人和物资来维持地区持续可能的生机。

2014年5月“日本创作会议”(增田宽也主席)发表了全国1800个自治体中半数以上(896)在2040年有可能

“消失”的报告,这个数据给日本社会带来很大的冲击。政府于同年9月发表了“城镇、个人、事业创生本部”将地方创生的措施正式化。此后,在地方创生方面提出了很多积极活用SDGs的方针。

2. 社会、经济、环境×SDGs

SDGs将“经济”“社会”“环境”视为不可分割的组合,各自解决各自的课题,在解决课题的同时也能创造出新的价值。我们认为,像我们这样的建筑设计公司最擅长的 “设计思维 “的概念正好适用于此。这不仅仅利用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苹果、Google、P&G等全球企业,早就开始积极地开展经营各种事业,近年来,在市场结构变化的背景下日本企业也开始积极地采用这种想法。主要由5个流程构成。

1)观察・共鸣(Empathize)

2)定义(Define)

3)概念化(Ideate)

4)试作(Protoype)

5)测试(Test)

像我们这样的企业或团体等相关责任者,从当地居民或自治体等处获得课题,了解课题找出需求,对此提出自己的观点,以观点为基础制作出设计原型,一边对顾客和用户进行测试,一边反复摸索,从而产生新的产品和服务。设计思考的特长并不是单纯地解决表面化的问题和课题,而是站在使用产品和服务的用户的立场上思考,找到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对策。

从以上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目标和闲置资产的使用是相辅相成的。

■世界のSDGs

在世界上有很多关于恢复力和共生的SDGs实例。这可以说是适应社会课题的同时,个人、社区、组织、商务、社会系统也在不断成长的证明。历史发展和背景不同的地区居民如何拥有共同的认知和依恋,关于这个课题“协同共创”的不仅仅是当地居民,还需要企业和NGO、大学和第三部门等的相关者相互联结共同解决。

下面介绍一下SDGs世界代表丹麦、瓦埃勒的事例。

瓦埃勒郡Veile(丹麦/Denmark)

 

 

 

 

 

 

瓦埃勒位于与欧洲大陆方面的德国接壤的日德兰半岛南部,是北欧各国唯一被选为“100座具有恢复力的城市/100RC”的城市。这个“100RC”是2013年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发起的项目。从全世界的城市中选定100个城市,在财团的支援下制定恢复力战略,构筑国际网络。日本选定了京都市和富山市参加。
话题再回到瓦埃勒。2016年制定了以“打造大家可以共存的城市”为标语的战略。特别着力于市民参与、数字化、恢复力这三个重点领域。近年来IT企业和初创企业大量诞生,成为经济和革新的源泉。智能城市相关服务也大量诞生,另外,2012年在丹麦作为最能与难民进行社会融合的城市受到了表彰。
瓦埃勒面临有5个课题。
①气候变化和洪水风险(近年来,洪水、骤降暴雨多发)
②城市化(交通量增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③基础设施需求增加(支持数字生活的IT、现有基础设施的老化)q
④产业结构的变化、世界经济(对地区雇佣的影响)
⑤人口动态的变化(社会结合的弱化)
为解决这些课题提出了以下4个战略方法。
❶ 打造共同创生的城市
❷ 灵活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
❸ 有恢复力的社交城市
❹ 智能型都市
首先是“共创”,瓦埃勒最重视发展“市民的积极性与共同创新”。具体来说体现在设立福利设施,支援福利院里生活的残疾市民举办专业的艺术节,此外,还将开办2040年竣工的博览会,来展示瓦埃勒对所面临课题的解决对策。相关团体协同合作的实践场(Living lab)也在开发进行中。
接下来讲一讲“气候变化”。瓦埃勒名字的由来是“峡湾”的意思,从12世纪人们在瓦埃勒河支流的山谷里定居下来,水一直是城市的象征,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是,根据近年来的气候变化,预计城市周边水位到2050年会上升25cm,2100年会上升至69cm。瓦埃勒的象征水是灾害发生的要因。因此,为了将水灾的风险降到最小限度,正在城市周边水域进行再开发,控制水位设备的安置计划正在进行中。骑自行车可以促进削减大气中的CO2,为了市民的健康和提高幸福度,同时也可以削减汽油车带来的社会成本,因此在城市中心设置自行车专用道路的计划也在酝酿中。
最后“具有恢复力的智能都市”,换言之,这是一个与移民不断增加相结合,打造安心安全的城市,巩固与下一代的社会联系,完成官民一体的可共享资源的目标。举个例子,被命名为“培育瓦埃勒”的市民农场计划,向没有土地的市民出租田地,提供环境负荷产生较少的有机作物栽培的机会。市内警察、学校、护士、实业家、咨询师共同开发了消灭犯罪、确定可疑者的程序和工具等,策划实行各种各样的措施使新旧市民拥有城市的同一性,以强化人们与社会的联结。
为了实现瓦埃勒的共同创新民间、行政、研究机构、第三部门等聚集了拥有不同专业知识的人。他们思考并开发了应对课题的新想法和服务。从中可以看到的不只是开发解决方案,还有贴近当地居民,聆听市民的声音。以Living lab的形式展开丹麦的“官民协作”, 丹麦瓦埃勒推进的各种各样的方法对于闲置资产活用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出典元
https://www.hanmoto.com/bd/isbn/9784761527839
https://www.mofa.go.jp/mofaj/gaiko/oda/sdgs/about/index.html
https://www.unicef.or.jp/kodomo/sdgs/17goals/

世界上拥有神秘力量的建筑

日本有许多供奉神佛的神社和寺庙。“神社佛阁”(日语:神社仏閣)这个词就用来指神社和寺庙,社也有祠堂的意思,而阁就是所谓的上等宫殿的代名词。简而言之,两者都表示建筑物。也就是说,神社佛阁这个词可以说是供奉神道的建筑物和供奉佛教的建筑物,神社代表神道,佛阁代表佛教,是神社和寺庙的总称。

不知道“没有特定的神或宗教,而对自然界中的所有事物感到无形力量”算不算得上是日本人特有的敏感性,但 “神社佛阁”通常被认为是带来好运的地方(能量地点/景点)。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有很多人去参观“神社佛阁”,因此在这里,我们将为你介绍一些日本和海外的能量景点。

1.金运

■财富喷泉/Fountain of Wealth(新加坡) 

 新加坡长期以来作为贸易中心繁荣发展,是一座国际化城市。财富喷泉(Fountain of Wealth建于1995年/1998年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位于新加坡滨海区新达城购物中心的场地上,是世界上最大的以风水为基础设计的喷泉。在风水学中,水被视为财力和财富的象征,因此据说在设计时将周围的五栋建筑物比作人手的五个手指,位置也是按照手掌型布置,寓意为将财富紧握在掌心。伸出右手摸着泉水,绕喷泉中心顺时针走三圈,能为人带来金运和财力,以成为一个能量景点。能够触摸到泉水的时间是固定的,所以建议事前在官网上查询后再前往。

 

2. 工作运
■铜牛/Charging Bull(美国)

雕塑家阿图罗·迪·莫迪卡(Arturo Di Modica)创作的一尊公牛铜像,希望1986年因黑色星期一(纽约股市暴跌)而受压的美国经济股价能够上涨。光是这个动感的身影就充满了强大的力量,再者,华尔街证券公司的员工每天早上上班时,报着希望股价上升和工作成功的心态抚摸铜像,因此该铜牛作为一个能量景点传遍世界各地。起初,游击队于1985年12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前成立,但后来据说由于人们的激烈抗议,成为了现在的保龄球馆。就连这些轶事也让人感受到其力量。

 

 

3. 健康运
■马丘比丘遗址/Machu Picchu Ruins(秘鲁)

马丘比丘遗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古遗址之一。由于地处海拔2280米的最高处,从山脚下是看不到山顶的,因此也被称为“空中城市”,其壮丽的景色据说可以净化观者的心灵。至今仍不清楚为什么这座城市建在印加帝国首都库斯科西北约114公里的孤立山脉中。位于马丘比丘遗址最高处的花岗岩“Intiwatana”(栓日石)是该遗址中最大的能量景点,通过把手放在石头上来接受神圣的力量。

 

 

4. 恋爱运
■天后庙/Tin Hau Temple(香港)

天后庙(Tin Hau Temple)是香港各地都存在的一座寺庙,云集各种神灵。其中最大的天后庙是浅水湾(位于香港岛南部的海滩)的天坛。传说通过将爱情和婚姻托福给“月老”或者抚摸月老身旁的“姻缘石”,就会实现“有缘千里来相会”,因此这里作为实现浪漫的能量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日本的神社不同,这里非常流行多彩,类似于主题公园的氛围很符合香港这个城市。然而,这却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体现了孩子们对上帝的看法。可以说,通过将基于风水的宗教观转变为各种形式和形态,让我们与神圣的神更进一步。
另外,浅水湾也是好莱坞电影“生死恋”的取景地。如果有兴趣,不妨去观赏一下电影吧!

最后,祝大家好运来!

 

5. 开运
■高山稻荷神社

青森县津轻市的“高山稻荷神社”位于可眺望日本海美景的山上,攀爬上100多级的石阶,走出参拜殿后,就能看到供奉龙神的龙神宫、周边还有神苑、千本鸟居和美丽的日本庭园。穿过这个千本鸟居,可以看到神社和仿佛神的使者狐狸排成一队迷失在异世界的其妙景色。
这里除了是祈求五谷丰登、海上安全和生意兴隆的神社,它也以家庭安全、渔业、一路平安、疾病治愈等信仰而闻名。据说许多来自日本各地的人参拜稻荷神社作为一种精神考验。

 

以上就是此次为您介绍的日本国内外的能量景点。由于新冠疫情,出境移动的限制仍在继续,希望此次介绍的能量景点能为大家传递一些正能量。

资料来源

https://sunteccity.com.sg/

http://www.chargingbull.com/

https://worldheritagesite.xyz/machu-picchu/

https://www.hongkongnavi.com/miru/125/

https://takayamainari.jp/top.html

世界上与文化和历史共存的学校建筑

近来几个月,介绍与“学校”相关信息的机会逐渐增多,例如与“越南河内建设大学”和“胡志明市建筑大学”共同举办的网络研讨会,以及举办有效利用废弃校址的网络研讨会等。                                                                                                                                                                                   可以说,“学校”的存在对于形成人们聚集和生活的城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校”是一个在教育系统中扮演着核心角色的机构,但从“建筑”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它是一座与当地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等共生共存的建筑,具有极好的功能性和艺术性。                                                                                                                                                                                   因此,这一次,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世界上可以感受与文化和历史共存的一部分学校。

 #1.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 V. Lomonosov Moscow State University(俄罗斯

1755年在世界著名科学家米哈伊尔·莫罗诺索夫的领导下成立,是俄罗斯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大学,也是世界领先的科学和学术中心之一。(莫罗诺索夫以玻璃制造技术起家,并从事物理和化学的理论构建、天文学和地理学的研究、语法书籍、历史论文、诗歌写作和诗歌翻译,以及马赛克面板的开发,是列奥纳多·达·芬奇经常提到的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主楼采用一种被称为“斯大林式建筑”的建筑风格。俄罗斯境内共有七座这种建筑风格的建筑,因此俗称“七姐妹”。(顾名思义,它是约瑟夫·斯大林所创,作为独裁统治的象征。)莫斯科国立大学的主楼据说是“七姐妹”中最宏伟的。它高240米,共32层,拥有4万间房间,可容纳约6千人。目前主要用作学生宿舍。另外,占地230公顷的广阔场地内有校舍、学生宿舍、公园、植物园和天文台等27座主要建筑。

 

 

 

 

 

 

#2.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Universidad Nacional Autónoma de México(墨西哥)

始建于1551年。自1949年以来,已有60多位建筑师和艺术家为校园创作设计,并于1552年竣工。它是美洲大陆第二古老的大学,也是墨西哥最古老的大学。主校区(大学城核心校区)于200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融合了墨西哥传统文化和现代建筑的校园里,不仅有院系和研究所、还有博物馆、奥林匹克体育场、超市、剧院、电影院等,形成了一个大学城。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图书馆(Biblioteca Central)的壁画。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壁画之一,东西南北四面墙上分别绘有“阿兹特克文明”、“西班牙殖民压迫”、“日月、宇宙、科学与政治”、“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等主题的马赛克画。(是墨西哥建筑师兼壁画画家胡安·奥戈尔曼的作品。)在了解1920年代发生的壁画运动的背景(为了向人们传达革命的意义和墨西哥人的特点)的情况下去看这幅壁画,你会发现它展示了墨西哥独特的艺术性和现代墨西哥建筑,从中感受到墨西哥的新魅力。此外,在校长楼的墙壁上,还会有一幅名为“大学中的人民,人民中的大学”的三维立体壁画。(墨西哥引以为豪的壁画画家大卫·阿尔法罗·西凯罗斯的作品。)在庞大的校园里,还有很多地方可以体验到具有很高历史文化价值的设施和空间、以及独特的建筑等丰富而宝贵的体验。

 

 

 

 

 

“学校”对于塑造城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这次从“建筑”的角度看学校,可以知道,这里凝聚了教育家、建筑师、设计师等众多人的热情,并仍在创造新的历史。
可以说,废弃校址和再生与共生,也是为了精心保护和继承至今积累起来的历史和生活在其中的各种思想,并开创了一种在未来可以进一步利用的新方式。换句话说,创造新事物可以说是保护现有历史。

◆资料来源:
https://www.msu.ru/en/
https://www.unam.mx/
http://whc.unesco.org/es/list/1250
https://bibliotecacentral.unam.mx/index.php/nuestro-mural
https://whc.unesco.org/en/list/1250/

海外和日本的建筑物·设计·空间

环游世界的真正乐趣在于,可以体验该地区特有的美丽风景、文化、风土人情、美食、民风等,还可以亲眼目睹具有很高历史价值的宏伟建筑。                                                         其中,意大利建筑据说是世界上历史价值最高、数量最多的建筑。                               因此,这次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代表意大利的建筑,并对意大利设计师FRANCESCO RISTORI进行了采访。从世界整体思考日本和海外的建筑和设计。

1.万神殿(意大利罗马)

在艺术、建筑等各个领域都展现出才华的米开朗基罗所称赞的“天使的设计”的古罗马神庙“万神殿”,是由罗马帝国第一任皇帝奥古斯都的心腹阿格里帕于公元前25年建筑。它在1980年被大火烧毁,但由图密善皇帝和图拉真皇帝重建。从118年到125年,哈德良皇帝将万神殿改造成追求空间·秩序·排列·光线的古典建筑。圆顶的高度和圆形建筑的直径与球体直径完全匹配,这并非巧合。                  万神殿的圆形构图是一种以天和太阳为灵感的设计,与当时希腊罗马神庙建筑主流的方形空间不同,通过随着升高而变薄的墙壁以及变小的下凹装饰镶板,减轻拱顶对下方的压力,从而使物理压力被释放到地基。万神殿唯一的光源是被称为“眼镜”的圆顶窗,正午时分,当阳光普照时,由抛光大理石制成的几何图案装饰的宏伟空间闪耀着美丽的光芒。将罗马辉煌的遗迹延续至今的万神殿,可以说是一座让我们感受历史的建筑。

以下是来自设计师FRANCESCO RISTORI的分享!                                       意大利纪念碑有一个基于真相的神话。“万神殿”是基于一个赞美罗马建筑的神话。                         使“万神殿”成为一座伟大建筑的原因之一是它没有所谓的避免结构过载的圆顶基石,却有一个俯瞰天空的“大眼睛”。很多人可能会想,下雨会不会淹水?!                                                     实际上,下大雨的时候会有雨水落进万神殿内,但由于烟囱效应,落下的雨水被温暖的风吹散,所以万神殿内从未被水淹没过。    当然,这得益于罗马建筑出色的设计手法和堆叠效果,但也与“即使下雨,万神殿也不会淋到雨。罗马建筑的技术太出色了!”的神话有关。

■#2.圣米尼亚托大殿(意大利佛罗伦萨)

该建筑的建设开始于1018年。这座教堂是佛罗伦萨第一座献给基督教殉道者的教堂。据悉,殉道者被斩首后,托着自己的脖子爬上山坡,来到了将成为他们墓地的这里。

在立面上,卡拉拉白色大理石与绿色蛇纹石相得益彰,增添了美感。一楼是一个让人联想起古神殿的设计,壁龛窗户的顶部有一副13世纪的马赛克,立面顶端是一只青铜鹰,象征着毛织行会。内部的主祭坛闪烁着13世纪的马赛克,通往主祭坛的楼梯之间是米开罗佐的十字架小教堂,增建于文艺复兴时期。

它是托斯卡纳最优秀的罗马式建筑之一,可以说是一座宝贵的历史建筑,对后来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都有很大影响。

 

 

以下是来自设计师FRANCESCO RISTORI的分享!

当被问到“佛罗伦萨最美丽的桥是什么?”时,很多人会说“是老桥(PonteVecchio)”。不过,就我个人而言,我会说毗邻的“圣三一桥(Holy Trinity Bridge)”是佛罗伦萨最美丽的桥梁。

原因很简单,从老桥上是看不到老桥的全貌的,但是站在圣三一桥山,可以将老桥的壮丽美景尽收眼底。因此,我认为圣三一桥是佛罗伦萨最美的桥。

同样,“圣米尼亚托大殿”自身并不是佛罗伦萨最美的教堂。但从立面所在的山顶,你可以看到佛罗伦萨所有的教堂。这才是“圣米尼亚托大殿”是佛罗伦萨最美教堂的原因。

老桥                  圣三一桥                 前方:圣三一桥;后方:老桥
©MARIO RISTORI

设计师FRANCESCO RISTORI对意大利&日本建筑和设计的见解

●关于来自意大利的影响,以及日本对海外的影响                         意大利和日本之间的贸易始于1866年,但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才产生明显效果。     “蝴蝶夫人”于1904年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首演。这个故事以长崎为背景,并被认为是意大利和日本对彼此深感兴趣的证据。从那以后,彼此关系进一步加强,据说它还对长崎的城市景观产生了影响。                                      另一方面,在19世纪的意大利,诗人Gabriele D’Annunzio向往日本俳句的魅力,并创造了意大利版俳句。可以说,意大利和日本在文化上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关于意大利和日本的设计现场和建造                        首先,我觉得建造过程完全不同。在意大利,熟练的工匠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建造,但在日本,工匠要根据建顾客的要求去建造。这也只是我个人的想法,但基本上在意大利,通常是在现场思考的同时去创建,但在日本,则优先考虑提前准备和详细验证。        可以说,在意大利和日本的现场建造中,“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传统工艺和建造方法仍然存在”是共通点。

●关于意大利和日本的设计                                                意大利和日本都参加了“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COP26”。预计未来我们将以更清洁、更绿色的未来为目标。我认为碳零和能源自主也将作为建筑的主要目标被设定和引入。由于北欧建筑技术的影响,在意大利北部,拥有自主能源的建筑数量正在增加。另一方面,在日本,由于土地成本和抗震标准的影响,无能源建筑的发展可能会被推迟。

Francesco Ristori

国际设计事业本部 办公室设计 建筑师 设计师

以建筑学的硕士学位毕业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后,在意大利参与众多公寓和商店的设计,并且也参与历史建造物的修复。2014年来日,在日本国内甚至于在亚洲,参与办公室、住宅公寓、商业设施和百货商店等广泛的设计活动,代表作品有东京MetLife Garden Terrace·Olinas Tower、HOTEL ARU KYOTO、Kosugi 3rd Avenue武藏小杉等。

 

■资料来源:

https://nigensha.hondana.jp/book/b559274.html

https://xknowledge-books.jp/book/9784767819624/

 

 

 

『人类·设计·空间#1. 大谷 贞 Makoto Otani』

2016年加入GARDE有限公司。他在从事了项目管理和建筑师的工作后,从2021年开始作为室内设计师参与了服装商店、大型商业设施和酒店等多个项目的设计。此次,让我们从年轻设计师大谷贞先生的设计技术、对设计的理解,以及他受人欢迎的性格等各个角度来深入地了解一下他吧。

对设计和建筑感兴趣的契机

大型商业设施、玩具店和渔具店等国道沿线的大众零售商是我消费行为的源头,也是我第一次对商业空间有了认知。

我很早就对设计、事物和形状有了兴趣,但我认为我对空间的兴趣次于在那里的体验。另外,我创造力的起源是我在童年时,致力于收集昆虫并通过看实物和图画书制作模型。从那以后,我感兴趣的事物从飞机、坦克和塑料模型转变到当前行业熟悉的工业事物。之后对吉他和家具设计也产生了兴趣。另外,90年代在北京度过了一段时间的我,经常和家人兄弟们一起去百货商场。从游戏中心到陶瓷艺术课和用餐,我想我在百货商场里花了大约半天时间。因为我的家庭也算是一个书香之家,所有家里到处都能看到亚文化的影子。

 

 

 

 

●小时候对制作塑料模型的热情很快就变成了对产品设计的兴趣

 

 

 

●自由迅速成长的结果是进入了武藏野美术大学

影响设计的元素、积极采用的元素

我认为如何组合物品与如何在空间中组合材料是一种共通的能力。

我会有意识地去搭配适合该场所的衣服。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这个意识与对空间设计的态度有一些共通之处。由于两者的对象同样都是针对人类,所以我觉得服装设计和室内·建筑设计之间是有区别的。关于服装的缝纫技术:选材、图案(平面)到人体(立体)的构造过程,从建筑的角度来看是非常有趣的。比起技术,更在意物品的组合是否符合其目的。对象是谁、在哪里、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会带着这些问题边思考,边进行物品的组合。我想在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都尽可能地体现这种态度。

崇拜的创作者

被迷人的场景和人物所吸引。

我最崇拜的创作者是大卫·林奇。也许他的作品看起来深奥而崇高,但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每个主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亵渎和陈旧的。我认为他是一个有趣的人,他在制作私人电影的同时也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

他说对材料,无论好坏,没有偏见。最后,我们向设计师大谷先生询问了对今后的挑战。

有经验的人觉得通过材料能联想到空间的情况是有限的。例如,一种材料的单价是由稀有性、生产劳动、运输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但我认为它并不能决定材料的好坏(奢侈还是廉价)。

与构成空间的其他元素一样,我们经常会听到“如果这材料没这么大不行”或“如果这材料没这么小不行”,虽然它是有原因的,但是却出乎意料地没有实际操作方法。应该将它作为基础的同时,也要去质疑。我会尽可能地继续学习和利用。

■大谷 贞 Makoto Otani

设计部 大型设计二课 设计师

自2016年进入GARDE以来,于品牌事业部的PM课管理进口品牌国内商店的室内装修。2019年,于品牌事业部的设计课从事服装和化妆品等进口品牌的落地设计。并在2021年归属国际设计事业部,作为设计师参与国内外的各种项目,包括时装店、大型商业设施以及酒店等的设计。

Scroll to Top